宗人府在清宮戲裡面很常見,其被描繪成一個非常神秘恐怖的地方,那些貝勒格格們犯了事兒,一般都是送到宗人府 。而進去了就沒有好果子吃,不死也得脫層皮,可慘了。似乎宗人府就是專門處罰皇族子弟的那麼一個地方。
事實上,這只是宗人府的職能之一。
眾所周知,皇帝他們家大業大,人口眾多,開枝散葉下來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族群。而這個家族需要合理的去管理規劃的。
就比如說,皇帝居住的皇宮吧,那住的可不是皇帝皇后幾口人啊,那是三宮六院,皇子皇孫太監宮女數千人的龐大社區。起吃喝拉撒,穿衣用藥,哪樣都需要合理的規劃調度,於是就有了內務府這麼一個機構,專門負責管理宮廷事務。
而「宗人府」和內務府其實性質類似,其乃是專門管理皇族宗室的那麼一個機構。
「初制,列署篤恭殿前,置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,各置屬官。順治九年,設宗人府——《清史稿》」
其職能範圍很廣,要做的事情很多。像誰家貝勒娶了媳婦兒、誰家福晉生了孩子,誰家親王過壽,過年該如何慶祝這些雜七雜八的家族事務,那都得宗人府來操辦。
比如,宗室子弟辦喪事,報宗人府登記,經批閱還能領取「治喪費」,叫「白事銀子」。數目多寡,由其與皇帝的親疏遠近決定,少則數十兩,多則數百兩。宗室男子結婚,事先報宗人府,賜婚禮彩金,叫「紅事銀子」;宗室女子出嫁,如果是近支,也能去宗人府領取出嫁費。
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負責統計宗室子弟的身份信息,並根據其爵位進行一個俸祿錢米的發放。宗室生男孩後到宗人府登記,每月可以領取鸞價銀一兩五錢,每季領取米一袋;男孩成年後,鸞價銀每月三兩,米四袋,每袋米的重量與八旗官員一樣,可以說宗室男丁出生即得一份錢糧;宗室生女雖無鸞價銀,也必須到宗人府登記,得賜稱「宗室女」,代表貴族。
閑散宗室月領鸞價銀可達十幾兩,如果有執事缺位或世襲缺位,鸞價銀可達百兩以上。執事缺位即在宗人府中司管某一職務,按品級高低領取俸祿;世襲缺位即父傳子,子傳孫,世代相傳,如「世襲輕車都尉」,世代為自家所有,並享受相應待遇。
很顯然,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。
要知道清朝愛新覺羅家族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家族啊。這不僅僅皇帝和他的兒子女兒們,還包括他的兄弟以及其家族後代,越到後面人越多。要知道努爾哈赤時期,他們愛新覺羅家族滿打滿算就那麼幾十個人,可到了清末,其已經是一個14萬人的大族群。
其中最為複雜的應該就是爵位的統計了,清朝為宗室子弟專門搞了一套爵位制度,按照親王、郡王、貝勒、貝子、公、將軍這樣的順序依次排列,不同爵位的宗室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。比如最高的和碩親王,一年的俸銀是一萬兩,祿米是一萬斛,而多羅郡王則直接減半。
同時其在爵位襲承方面也不是大家常認為的那種,雖然是按照嫡庶長幼的原則世襲罔替,但是它得降一級。
即和碩親王得世子繼承爵位後只能是多羅郡王。至於其他兒子則只能通過考封的方式來獲得爵位。考試分數越高,爵位就會越高,當然不會超過世子的爵位。
這樣的作法是為了防止像明朝那樣,宗室子弟越來越多,國家最後不堪重負。而這些都是要宗人府來負責的,誰該是什麼爵位,誰該發怎樣的俸祿,誰又該降級?簡直是不得空。
不過想想也正常,皇帝一龍多子,多子又生多孫,層層疊疊,盤根錯節,有可能皇帝的子女比孫子輩還小呢,還真得有專人管理否則亂套了,見面不認識不知怎麼稱呼。
當然了,宗人府還有這賞罰宗室子弟的職能,這也是為何我們看到清宮劇里會把宗室子弟送往宗人府接受處罰。
皇族嘛,畢竟身份特殊,所謂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是說說而已。這些犯了事兒的貝勒阿哥們刑部根本就沒資格審理他們,至於量罪處罰就更不可能了。而在宗人府,他們雖說會受到責罰,但肯定要比刑部大牢來的輕鬆。相對而言,宗人府裡面的待遇其實很不錯了,有專門的醫生和僕役,就是被送進去之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。清代很多皇子被圈禁之後,朝廷也會定期給他們選一部分秀女,保證後代的繼續繁衍。
而且,那些負責宗人府的官員,其實也很難做事,都是龍子龍孫天潢貴胄,不知道自己看管的皇家子弟是暫時受罰還是永久,都是好吃的好喝的供養著,不給自己找麻煩。即使是某皇子被罷為庶人,開除宗室籍冊,也需要宗人府看管而不是遊盪民間。
這就跟自家教育孩子一樣,沒有法律的約束,一切只是依據家規,或者說皇帝喜惡。比如說同樣是犯一件事兒,可能大阿哥要被關一個月,每天只吃一頓飯,而十四阿哥三天就出來了。
沒辦法,誰叫十四阿哥更受寵呢?
最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,後宮妃子是不在宗人府之列的。有歷史記載說:「妃子們聞之色變,寧死不往」,有人以此為據,覺得宗人府是地獄級別的存在,這一說法是錯誤的,皇宮中的妃子們一般都由內務府的慎刑司來處理。
慎刑司那比宗人府恐怖多了,妃子們如果被關進慎刑司,她們將會受到各種嚴厲的刑法,而且從慎刑司出來後接著就會被打入冷宮,後宮人生也就基本走到了盡頭。
清朝宗人府到底是個什麼地方?那些貝勒格格們為何個個談之色變?
宗人府在清宮戲裡面很常見,其被描繪成一個非常神秘恐怖的地方,那些貝勒格格們犯了事兒,一般都是送到宗人府 。而進去了就沒有好果子吃,不死也得脫層皮,可慘了。似乎宗人府就是專門處罰皇族子弟的那麼一個地方。
事實上,這只是宗人府的職能之一。
眾所周知,皇帝他們家大業大,人口眾多,開枝散葉下來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族群。而這個家族需要合理的去管理規劃的。
就比如說,皇帝居住的皇宮吧,那住的可不是皇帝皇后幾口人啊,那是三宮六院,皇子皇孫太監宮女數千人的龐大社區。起吃喝拉撒,穿衣用藥,哪樣都需要合理的規劃調度,於是就有了內務府這麼一個機構,專門負責管理宮廷事務。
而「宗人府」和內務府其實性質類似,其乃是專門管理皇族宗室的那麼一個機構。
「初制,列署篤恭殿前,置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,各置屬官。順治九年,設宗人府——《清史稿》」
其職能範圍很廣,要做的事情很多。像誰家貝勒娶了媳婦兒、誰家福晉生了孩子,誰家親王過壽,過年該如何慶祝這些雜七雜八的家族事務,那都得宗人府來操辦。
比如,宗室子弟辦喪事,報宗人府登記,經批閱還能領取「治喪費」,叫「白事銀子」。數目多寡,由其與皇帝的親疏遠近決定,少則數十兩,多則數百兩。宗室男子結婚,事先報宗人府,賜婚禮彩金,叫「紅事銀子」;宗室女子出嫁,如果是近支,也能去宗人府領取出嫁費。
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負責統計宗室子弟的身份信息,並根據其爵位進行一個俸祿錢米的發放。宗室生男孩後到宗人府登記,每月可以領取鸞價銀一兩五錢,每季領取米一袋;男孩成年後,鸞價銀每月三兩,米四袋,每袋米的重量與八旗官員一樣,可以說宗室男丁出生即得一份錢糧;宗室生女雖無鸞價銀,也必須到宗人府登記,得賜稱「宗室女」,代表貴族。
閑散宗室月領鸞價銀可達十幾兩,如果有執事缺位或世襲缺位,鸞價銀可達百兩以上。執事缺位即在宗人府中司管某一職務,按品級高低領取俸祿;世襲缺位即父傳子,子傳孫,世代相傳,如「世襲輕車都尉」,世代為自家所有,並享受相應待遇。
很顯然,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。
要知道清朝愛新覺羅家族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家族啊。這不僅僅皇帝和他的兒子女兒們,還包括他的兄弟以及其家族後代,越到後面人越多。要知道努爾哈赤時期,他們愛新覺羅家族滿打滿算就那麼幾十個人,可到了清末,其已經是一個14萬人的大族群。
其中最為複雜的應該就是爵位的統計了,清朝為宗室子弟專門搞了一套爵位制度,按照親王、郡王、貝勒、貝子、公、將軍這樣的順序依次排列,不同爵位的宗室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。比如最高的和碩親王,一年的俸銀是一萬兩,祿米是一萬斛,而多羅郡王則直接減半。
同時其在爵位襲承方面也不是大家常認為的那種,雖然是按照嫡庶長幼的原則世襲罔替,但是它得降一級。
即和碩親王得世子繼承爵位後只能是多羅郡王。至於其他兒子則只能通過考封的方式來獲得爵位。考試分數越高,爵位就會越高,當然不會超過世子的爵位。
這樣的作法是為了防止像明朝那樣,宗室子弟越來越多,國家最後不堪重負。而這些都是要宗人府來負責的,誰該是什麼爵位,誰該發怎樣的俸祿,誰又該降級?簡直是不得空。
不過想想也正常,皇帝一龍多子,多子又生多孫,層層疊疊,盤根錯節,有可能皇帝的子女比孫子輩還小呢,還真得有專人管理否則亂套了,見面不認識不知怎麼稱呼。
當然了,宗人府還有這賞罰宗室子弟的職能,這也是為何我們看到清宮劇里會把宗室子弟送往宗人府接受處罰。
皇族嘛,畢竟身份特殊,所謂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是說說而已。這些犯了事兒的貝勒阿哥們刑部根本就沒資格審理他們,至於量罪處罰就更不可能了。而在宗人府,他們雖說會受到責罰,但肯定要比刑部大牢來的輕鬆。相對而言,宗人府裡面的待遇其實很不錯了,有專門的醫生和僕役,就是被送進去之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。清代很多皇子被圈禁之後,朝廷也會定期給他們選一部分秀女,保證後代的繼續繁衍。
而且,那些負責宗人府的官員,其實也很難做事,都是龍子龍孫天潢貴胄,不知道自己看管的皇家子弟是暫時受罰還是永久,都是好吃的好喝的供養著,不給自己找麻煩。即使是某皇子被罷為庶人,開除宗室籍冊,也需要宗人府看管而不是遊盪民間。
這就跟自家教育孩子一樣,沒有法律的約束,一切只是依據家規,或者說皇帝喜惡。比如說同樣是犯一件事兒,可能大阿哥要被關一個月,每天只吃一頓飯,而十四阿哥三天就出來了。
沒辦法,誰叫十四阿哥更受寵呢?
最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,後宮妃子是不在宗人府之列的。有歷史記載說:「妃子們聞之色變,寧死不往」,有人以此為據,覺得宗人府是地獄級別的存在,這一說法是錯誤的,皇宮中的妃子們一般都由內務府的慎刑司來處理。
慎刑司那比宗人府恐怖多了,妃子們如果被關進慎刑司,她們將會受到各種嚴厲的刑法,而且從慎刑司出來後接著就會被打入冷宮,後宮人生也就基本走到了盡頭。